首页

搜索 繁体

让外戚再次伟大 第23章(1 / 3)

宫中宴饮,有颇为严肃的典仪正宴,亦有相对弛缓的家宴。

毓庆宫不单是一座宫殿,位于中朝的这座殿宇自带一宽阔院落,内设曲池蜿蜒,水道缦缦,芳草嘉树杂混天然,说是精致如小小浓缩的御花园也不为过。

天气晴好时,家宴也常常设在宫外,案席分桌沿水渠散布,宫女撑小舟行走布菜添酒掌灯,景致犹如仙境,此等华宴许久不曾置办,今日再设,好些由家中长辈头次带入宫中的公子小姐皆感皇家之流丽非凡,一般富贵人家如何可比?

非仰仗权势,不可得也。

宴席开前,等待太后的众人便在殿内就座休憩,偶有熟识人家走动闲谈,也皆轻声细语,宫中规矩与大家教养无处不在,生怕错了一些,使人嘲笑。

承宁伯夫妇到场的传唱,让殿内最窸窣的细语声也消失不见。

倒不是承宁伯历来以军功传袭家训,子弟皆戍于边关,稀奇得见,而是来人是太后与国舅的姑丈姑母。

如今国舅爷、新晋京畿道解元梁道玄是京中街谈巷议最招人谈论的人物,其传奇性可谓开本朝之先河,不用考虑省试如何,单单这个解元的横空出世,就使得整个帝京斐然向风。

承宁伯夫妇忽然发现自己京中多了好些亲戚,祖上结过亲的、绕了八个弯当下有些裙带的,可谓贝联珠贯,络绎不绝。他们一入毓庆宫,上前来说话的便接上了首尾,一个接着一个,待到一位公公前来通传诸位可以入席时,二人已经喉咙干渴,只觉得救。

毓庆宫庭苑,千灯百树,虽是夜晚,却犹如明昼。

众人惊叹赞赏,绕行桥道,由宫人领路一边游赏一边寻得自己的位置入座。

待人全部落座,内侍省的御前司印大太监沈宜现身毓庆宫殿前高台之上,正声放言:“恭迎洛王殿下。”

洛王姜熙作为皇帝唯一一个近亲叔叔,无有意外地隆重登场,坐于次席。

“恭迎太后懿驾。”

众人起身叩拜,齐道:“恭迎太后,太后千岁。”

“免礼平身。”

再抬头时,太后已然端坐居上。

梁珞迦今日也不算盛装,但也换下素服,周身桂黄饰金,凤首金钗两两成对,华耀之仪端庄万方。

承宁伯夫妇的位席靠前,将梁珞迦的仪容看得清清楚楚,这是他们第一次见这位外甥女,光是这长相,梁惜月不免一时恍惚,心道若是玄儿一身女装华裳,大抵也就是这个样子。果真血缘骗不得人,兄妹除去眼眉神韵,其余几乎一模一样。

如此一来,她对太后竟有些爱屋及乌的好感。又思及她绮年玉貌,尚是芳华之年,却要独老宫中,不免爱怜。再一想,这全是那死贵大哥的杰作,更是心疼梁珞迦苦命一如梁道玄。

他们本不应坐在此位,而太后所设,想来是也将他们当成亲近的家人。

“重阳节庆,我朝素重,诸位都是我朝亲贵勋世,先祖与太【】祖也一道曾在此日登高赏秋,共话父子笃、兄弟睦、夫妇和为家业兴盛之道。”

太后开口便引用《礼记》,将这次宴会的意义拔高不少,许多人原本以为是家宴,谁知竟如此隆重,便唯恐有言行失踞之处。

“孝礼乃百行之冠,众善之始。皇家与公卿百官,都要为天下表率,方不失其义。”

太后的教诲,众人必须俯首称是。

但这个时候,梁珞迦却一转言辞的语气,骤然松快亲蔼:“但是在座诸位皆是亲贵近臣,哀家见之如见亲,既然是亲,也无需拘谨礼数,且坐饮这第一轮酒,敬天地有德,我朝国祚永昌。”

紧张之人不免暗暗舒气,看来太后也不想端着一整夜。

此轮敬酒后,氛围和缓亲近,洛王率先起身,言太后母仪天下,重阳当敬太后,众人也一并恭敬同贺。

御乐丝竹于花苑四角同鸣,柔缓曼妙舒人心神,加之美味佳肴由摆舟的青衣宫女奉上,旖旎之美平添入溶溶夜色,觥盏也渐渐交错闻听谈笑之声,不断有人陆续上前敬贺太后,所言之喜也多是提及梁道玄得中解元。

太后一一含笑称纳。

酒过三巡,许多人也微有醉意,恐在宫中失仪,不敢再饮,清茶奉上的轮次逐渐增多,承宁伯夫妇对饮一盏,相视而笑,正当默契之时,却见沈宜沈公公在前垫路,太后降阶移步,已到他们座次之前。

崔函与梁惜月立即起身相迎,太后从沈公公手中接过酒盏,恭敬道:“姑母,姑丈,今日是重阳家宴,哀家也当执奉尊长,请受此敬。”

二人只道不敢,梁珞迦却格外坚持,他们也只得恭敬领受。

旁人见此,莫不私下交谈,只说今后承宁伯府怕是要高唱入云,再登天阶。

“太后凤体要紧,今后请多加保重。”梁惜月双手持杯盏,高过头顶再落,十分恭敬,可语气却柔和亲厚,“我家玄儿差人带话,说乐宁花期正盛,要为太后与圣上挑几盆带回,他不能今日伴驾,请太后勿要怪罪。”

听到兄长的亲昵称呼,梁珞迦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