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134章(2 / 2)

宋时的规划报告书是参考了早期的赤脚医生政策,并结合了古代环境的改良版,但是核心还是不变的,那就是让更多的人获得医疗救助。

现代医院成立的初衷本身就是建立面对群众的基础医疗体系,其实不需要多好的医术,更重要的其实是正确的卫生观念和一定的医疗辅助,加上适量的药物,就可以大大提高百姓的生存率。

虽然现在的官方医院如果铺开来,就是一个无底洞,但是如果不这样补贴,那么那些一穷二白的百姓根本就看不起病。

现在会医术的人还不够多,还需要培养才能真的有赤脚医生下乡的盛况。

但是不管有多么难,第一步也必须迈开腿去走。

这不是施舍,是投资。

节流永远不应该用在教育和医疗上,只有开源,往外求索才是真正的生路。

教育和医疗才是一个民族能强健起来的根本。

纵然你天才一世,得个风寒就嗝屁了也是白搭。

大魏一朝的婴幼儿死亡率,宋时根本不想细数,哪怕是皇室也就那样了。

可是,人口就是帝国的未来啊!

不说医药研发需要多少人才了,青霉素就算是神药也不能滥用,且不说副作用,一旦出现抗体的速度快过研发新抗生素的速度,那才是完了。

李氏已经在山东和京城附近开始安置生产造化

散的药厂了,毕竟造化散事关重大,除了身边的人,别人她也信不过。

虽然现在造化散还不可能供应全国,但是供应全军也够用了,等新的军医培养出来,新的药厂也建好了。

她看着低头看资料的众人,轻声道:“没有什么不可能,魏大夫有一点说的对,医术博大精深,或许很多人穷其一生也无法成为一代名医,但是世间疑难杂症虽多,更多的却还是风寒疮病,伤寒时疫,跌打损伤之类的常见病……”

“这些常见病自然有成品药,常见方,掌握了这些常见病的应对方式,自然也能为百姓尽一份力,世间万千百姓,如今能去的了医馆,开的起药的,十不存一,但是他们也是我们大魏的百姓!我作为朝中官员,以万民之税赋供养,自然要为百姓尽一份心!”

“不过既然是学堂教学,加不加入,自然是以自愿为主,并不强求。”

听到并不强制后,众人齐齐松了一口气。

宋时没有理会他们各异的神色,作为一群古人,尤其是面对自己吃饭的家伙变成教学,自然是有所抵触的。

俗话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,如果没有足够的保障,就直接让人家把自己的看家本事教出来,确实有些过分。

不过宋时也没有强迫他们的意思,他们可以自由选择。

也是现在刚抄了一波家,宋时手里刚好还富着,不介意在医疗上加大一点输出,先把框架搭起来。

没想到宋时刚说完,就有一个人站了出来:“在愿意加入医学堂和官家医院!大人所写《防疫四论》微言大义,又毫不藏私,以仁心妙术救百姓于水火,志向更是高远,此是苍生之幸也!如蒙不弃,在下俞嘉言虽然医术不精,也愿加入,若一身微薄医术能开枝散叶为百姓所用,也算求仁得仁。”

宋时抬头,却看到那人居然是在南京城中小有名气的俞嘉言,他医术精湛,为人一向脾气耿直,从不给人好脸色,因此得罪了不少人,年近四十了还只是守着一个小医馆。

但是也正是他,在药材不足的情况下,改良了三消饮、升降散和达原饮的配方,减少了贵重药材的消耗,让更多的百姓惶惶不安之际也能喝上一碗防疫的药汤。

宋时看着眼前的俞嘉言,心中欢喜,虽然他的名字有些小众,不如写出《本草纲目》的李时珍一般流名千古,但是宋时却恰好在后世听说过他的名字。

因为疫情的时候,她看过一个讲述古代防疫的科普,里面正好提到了俞嘉言。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