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前就从温那里打听了不少关于你的信息。”
“这没什么。”晏边很能理解,他忽地又想到一样东西,“不只是我们家温老师,你应该还去找了边亦安吧?”
边亦安那个鼻孔看人的态度可没有对着付林。
单从边亦安能和付林坐一辆车来看,他妹妹应该和付林认识得挺早。
“对。”付林失笑,“她有段时间还来问我该怎么讨你喜欢,我就简单教了她一点技巧。”
啧,难怪边亦安最近一年变得那么开朗。
晏边无可奈何:“付律师是在用自己的经验类比我的喜好?”
“哎呀,被你发现了。”付林弯了弯眉,她想到了很多以前的事情,沉默良久,说,“在我了解到……我和你某些方面比较相似之后,我发现你好像和我一样有点白骑士情结。”
“白骑士情结?”
“是的。”付林应了一声,“会被和自己有着相似经历的人所吸引,喜欢在感情和生活上充当引导者,尤其是对那些凄惨的小可怜怀有一颗想要拯救他们的心。”
“但其实,白骑士更像是在救以前的那个自己。”
意外
不过, 白骑士情结并不能算个好东西。
现实生活中的白骑士会披上拯救者的皮囊,体恤你身上的一切苦难,装成爱你救你引导你。
但如果你没有给他们足够的反馈, 或者已经成长到不再需要他们, 他们就会亲手制造一个你解决不了的麻烦, 让你重新需要他们。
拥有这种情结的人本身就是不健康的,无法自救的人妄图去拯救别人简直就是天方夜谭。
“从你和温的原生家庭背景, 以及各自的成长轨迹来看, 他像是你精挑细选的对象,也就是白骑士选择的小可怜。”
听完这些,晏边不假思索地摇了摇头。
诚然, 相似的经历的确会使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产生好奇。
人们在挑选朋友的时候, 能够深度交流的知心好友,多半也和自己有着细微重合的背景、经历。
因为精神上的共鸣不会是空穴来风, 人是由许多小小的生活经历所构成的成长类产物, 你和其他人之间, 总会有那么几个小观念能实现同频共振。
可是晏边心里清楚,他和温继舒本质上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个体。
或许他刚认识温继舒的时候是因为白骑士的心理作祟,温继舒也真的很像晏边字典里的小可怜。
但随着两人对彼此的了解程度加深,晏边在温继舒身上看到的不是年幼的自己, 而是纯粹的温继舒本人。
温继舒在逐渐成长, 晏边亦是, 只是两个人的成长方向不同。
温继舒在待人接物上学习晏边,平日里处理问题的方式也潜移默化地受了晏边的影响。
可这就跟在学校学习老师的解题思路一样, 你依然是主体,老师仅仅只是起到了一个辅助作用。
你在什么都不懂的时候会学习他模仿他,但等到学习得差不多之后, 你就会添上自己的风格。
这是温继舒的成长。
而晏边不需要学习这些。
他需要的,是学着自洽和释然。
“我在自修心理学的时候,也简单了解过这一方面的。”晏边有点困了,眼皮微微耷拉下来。
付林霎时间更高兴了,笑意泛上眉梢,她期待晏边的见解。
“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。”一想到自己马上要说什么,晏边忍不住勾了下唇,“我感觉白骑士有点像某些东亚家庭的父母,他们爱孩子培养孩子,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帮助孩子成长。”
“孩子人生中第一次跌倒的时候,除了留守儿童,应该大多都是父母在旁边搀扶或鼓励,孩子人生中遇上的很多困难都可以用‘跌倒’来类比。”
“而父母对孩子的帮助,也可以类比成‘搀扶和鼓励’?”付林觉得这个类比很有意思。
“嗯。”晏边点头,“可当孩子成长到某种地步,快要超脱父母的控制,父母就会对他们进行打压,让他们再一次地跌倒,再一次需要父母的搀扶和鼓励。”